Downloaded from http://bbs.ent.163.com/bbs/zhangguorong/168388.html
Date posted: 2006-11-05 19:54:43
Author: 心无旁骛
最初看到這套照片時,給我的“驚諤”多於“愉悅”,頭腦裡只浮現出兩個字“另類”。由於本人沒有任何藝術功底,也經常被朋友嘲笑缺乏審美細胞和藝術情趣,在“驚諤”之後我只能呆呆地望著,像多數人欣賞“蒙那麗莎”一樣,只是在“看”而已。在受到明月斑斑的提點之後,偶開始在某個方向(視覺系)去探究它,不過偶對這個方向所知,不夸張的說是“0”。人學後知不足,哥哥真的是很好的老師,雖然探究的結果並不能達到“欣賞”的水平,不過在此過程中也學到不少知識。在這裡與大家分享,一切理論都只是初級的初級,不足的望大家補充,不對的望大家指正,只希望這個“由零開始”能讓我們探究出更多的美,那是哥哥才有的美:)
所謂“視覺系”,是指在唯美主義的意識支配下,使作品呈現表層上的、完全以娛樂視覺為目的的、由色彩和線條組成的令人賞心悅目的樣子。這種視覺效應刺激對象的心理狀態發生變化,使觀眾的審美心理在欣賞它的藝術優化傾向中,產生情感、思維、理智、精神的共振。因為超脫了現代普遍意義上的審美規則,更接近於符號結構主義的分類方式,算是造型功能的擴張。
“視覺系”概念進入中國百姓的視野,是從日本流行文化中的“視覺系搖滾”為開端的。視覺系搖滾,英文名為VISUAL ROCK(VR),起源於20世紀70年代的歐美,是歐美ANDROGYNOUS(陰陽搖滾),GLITTER(GLAM)ROCK(華麗搖滾),THEEATER(夸張搖滾)的繼承和發揚,也有另一說是來源於DAVID BOWIE為代表的“華麗搖滾”,表現為濃艷妖嬈的化妝、模糊性別意識的衣著打扮及整體造型、自顧自憐、挑逗至上的表演、與藝術派別相關的主張。VR並不是一種新的音樂類型,其中Visual是表示用服飾和化妝等視覺效果來表現音樂,使人達到視聽雙重的唯美享受。視覺系搖滾在日本80年代後期創立,較著名的樂隊有X Japan,Glay,Larc-en-ciel(彩虹),Luna sea等,也有一說BUCK-TICK為日本視覺系鼻祖。(這方面有非常多的資料,但由於和主題較偏離就不一一列舉了,敢興趣的筒子可以自己去搜)近年來,VR由於多種原因漸趨沒落,但也衍生出更多種的“視覺系產業”,如Cosplay(模范特定人物的裝扮的行為),視覺系造型等,所以現今視覺系已經發展成為一個龐大而復雜的系統,具有內在的連續性和延展性。
關於澤田研二(Kenji Sawada)──調查中發現其音樂造詣可能超過其造型藝術。新浪網站的資料顯示“從60年代到70年代前半期,是日本“歌謠曲”的全盛期,再加上電視的普及,歌手漸漸學會利用視覺效果作秀。澤田研二是第一位化妝男星,也算是視覺系藝人的鼻祖了。他的妝容亦男亦女,且妖且魅,渾身披掛,閃閃發光,是當時的話題人物,不少歌迷會特地守在電視機前,只為一睹他的錦衣華服。
澤田研二1948年6月25日出生在日本鳥取縣,以一曲“我的瑪麗”正式進入歌壇。暢銷曲有“蒙娜麗莎的微笑”、“花的頭飾”、“危險的兩人”、“追憶”、“任時光飛逝”等等。1977年一張“我自風流”獲得1979年度第19屆金曲大獎,當時收視率高達51.6%,至今無人能敵。他是日本歌謠曲黃金時代的頂級歌手。澤田研二的成功不僅僅是因為他很好地利用了電視媒介,從視覺、聽覺雙重角度塑造自己的形象;他的詞曲制作更是下了大功夫,力邀當時隸屬於音像公司的“御用”文人為自己度身定做,後來更掀起了詞曲作者向自由撰稿人發展的風潮。”
維基上的英文資料也更偏重於基本背景和音樂造詣,對於其造型藝術並未深入討論,就不在此展開了,點擊看連接為不過,日文的介紹內容更多些,可惜它認識我,我不認識他,感興趣的筒子可以去研究:)
偶的能力范圍內能找到的關於他的資料並不多,這輯“號外”的正文裡提到了這位歌謠泰鬥。我想可能是日本媒體要找一個與哥哥“熱情”音樂造型相關的對比體,讓國內觀眾有一個更感性的認識,於是確定了他。若前面“視覺系”的起源概念確定的話,澤田的生活時代可以是說和“華麗搖滾”同時代甚至更前,如果他是“仿效模仿”的話,那可真說是有預見或信息靈通,作風大膽了。感興趣的筒子可以進一步論証啊~~:)
跳出音樂范疇之外,“視覺系”概念來源於日本後印象主義藝術家以及日本的動漫文化,藝術處理上更加注重研究光與色的關系,強調外光,強調色彩的科學性,強調人眼的直覺作用。此時“視覺系”的特征一具有繪畫性──完美的構圖與造型,人物美不美,畫面構圖如何,背景有沒有襯托主體,背景本身美不美等都被列入要考慮的要素。二影視性──精妙的蒙太奇構架,使傳達的信息更豐富,具有動感。此處概念的“視覺系”才更強調視覺效應對人的認識、情感、行為的直接影響。說回到這套圖片來也才投射出其背後的藝術價值與時尚理念。
舖墊了這麼多,現在才真真回到主題上來,不過恐怕要讓大家失望了,具體到分析這套照片的藝術價值,偶真是覺得心有余而力不足。不過學習也不是白學的~~:)總結了以下幾個切入點以及自己的理解,若有後續“專家”能指點一二,偶這塊磚瓦也能瞑目了~:P誰認識“號外”的編輯或攝影師啊?那才真是解密了呢~~:)
切入點:
(1) 化裝──視覺系造型,裝容應該是比較重要的部分。設計的視覺造型應該真正地反映出某種藝術特征,符合著妝者的個人氣質,藝術品味,並不是一概異性化,妖魔化就可以的。哥哥整體的裝比較“妖”,但並不“冶艷”,其中一個是否又加入了流行的“煙熏裝”要素,可以探討哦~:)
(2) 發型──同上,要配合整體的藝術效果和個人氣質。
(3) 服裝/飾物──一般視覺系造型的服裝較中性化,飾物夸張、另類,顯現出一種非主流的意識訴求。哥哥這套照片的服裝還是可以接受的哦~:)一“暖”一“冷”的褲腿確實表現出一種“沖突”與“對抗”。即使是露,肌膚也是服裝的延伸,並不覺得色情,反而有一種原始野性的美。
(4) 肢體──肢體本身就是一種語言,一種表達,也是組成造型的重要元素。肢體動作是畫面構圖的重要部分,也是主題概念的體現。哥哥在沙發上或高傲或庸懶的側臥,“騎馬蹲當式”:P的“脅迫”,手持香煙的隨意,都是一種表達。
(5) 眼神──這點是重中之重,都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,是能讀出東西的。一般視覺系的造型眼神表達的是一種“冷”,一種不食人間煙火的“拒絕”。都說哥哥有一雙“電眼”,或許不同人從他的眼神裡讀出的是不同的:)我讀出的是“傲,冷,頹,嚇,空白或無靈魂”。
(6) 道具──道具是造型的輔助和支持,尤其對於COSPLAY來講,道具更能反映一個角色的身份,特點與能量。道具使視覺造型進一步的豐富和沿展。哥哥手中的煙,領帶(可服裝可道具),布藝沙發,都很好的支撐了主體的動作,使表達更容易。(小注:香煙是視覺系造型使用比較多的道具)
(7) 背景──美學藝術上的“視覺系”要考慮整體的構圖組成,背景是整個意境的烘托,背景概念協不協調,是否襯托了主體與主題,都是要考慮的。斑駁的牆壁,類似舊工廠內的分格玻璃,體現出一種“分裂”與“癲狂”,是否真的接近了“如妖似魔”呢?
(8) 光影──戶外的自然光投射到室內,形成了獨特的色彩與線條,突出了“視覺系”強調外光,強調色彩的科學性,給觀眾情緒上的協調和美感,體現了某種情調。凡正面效果,哥哥臉部“陰陽分割”非常明顯,視覺上強烈對比的同時,是否體現出“視覺系”的模糊性別概念呢?最關鍵的是,誰說的來的?某人長了一個極其完美的鼻子,才讓這種“分割”更加成功,也組成了“側面”線條的完美:)
(9) 構圖與攝影──不同背景,不同光線,不同造型,虛實結合,突出主體,構成一種協調與完美。
(10)意象──意是指作品的情思,象是意的依托之物,意象往往使用象征、隱喻表達與作品相關的主題、情緒。以上所有要素的綜合要表達的是什麼?恐怕是這套圖片的終極藝術體現,是否也是哥哥“終極寫真”要使用的一種概念呢?
以上完全是個人的理解,或有錯誤,或有不足,大家就當看著玩哈~~:)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“哥哥”,他讓我們學到的真是太多太多了~:)榮學道路,學無止境,繼續努力!:)
最後有幾篇不錯的參考文章,對“視覺系”及相關概念表述比較全面,有興趣的筒子可以去看看~~:)
- 何謂視覺產業及“視覺系” http://www.51yu6.com/XXLR1.ASP?MENULB=&LB=059COS文化&ID=5622&LRPAGESN=1
- 風雨中的華彩樂章─淺析日本視覺系搖滾 http://music.yule.sohu.com/20050909/n226911524.shtml
- 談一談日本視覺音樂 http://news.xinhuanet.com/audio/2003-07/15/content_974096.htm
- VR解釋百度百科 http://b.noyes.com.cn/view/180778.htm
Monday, June 2, 2008
Subscribe to:
Post Comments (Atom)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